一部全面记述延长发展变迁的好志书
——读《延长县志(1990—2010)》有感
赵锦荣
金秋时节,当印刷精致的《延长县志》带着乡友的至情,携着故乡黄土地的厚重,经过一路长途跋涉、放在我的案头时,欣喜之情油然而生。我在忙碌的工作之余,专心拜读了这部志书,受益匪浅。我认为《延长县志》修的是延长的改革志、开放志和发展志,它的成功是多方面的,在质量上应属全省县志中的上乘之作;这部志书不仅为百花争艳的陕西志苑添上了一朵新花,而且在全国方志园地中也占有一席之地。读了之后,掩卷长思,感想很多,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延长县志》是一部高质量、重要的地方性历史文献。延长县是我的家乡,地处黄土高原,东临黄河,西接延安,南连宜川,北与延川界分,是中国石油工业发祥地和中国工农红军“东征会议”召开地。延长县民风淳朴,耕读传家,语兼秦晋,四季分明,物产丰富。
《延长县志》综合运用了述、记、志、传、图、表、录、注等体裁方式进行编修。志书包含了“概述、大事记、建置区划、自然环境、资源、人口、农牧业、林果业、水利水保、工业、石油、商贸旅游、城建环保、交通运输、邮政通信、财税金融、教育科技、文化文物、卫生体育、社会生活、人物”等27个主题,篇幅长达137万余言,真实地记述了延长县21年间改革、开放和发展的社会变迁和岁月风貌,简洁地记录了延长县在推进改革发展进程中的所发生的重大事件和各领域各阶层涌现出的先进人物,充分地展示了全县人民在脱贫致富、建设美好家园上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和所呈现的精神风貌。这部志书总体上给人的印象是:图文并茂,文字凝练,突出了时代特征和地方特色,具有较高的史料价值和文献价值,可称为延长县的百科全书。
二、《延长县志》突出了深化改革、开放搞活和跨越发展的时代特征。延长县地处黄土高原的万山丛中,境内沟壑纵横,水土流失严重,是一个古老的农业县份。人民历来以农为本,千百年来沿袭着传统的农业耕作方式:“倒山种地”,广种薄收。在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全县农业生产发展依然缓慢,农民生活水平仍然不高。而当时延长的工业企业也不景气,举步维艰。一是数量少,二是规模小,三是亏损严重。全县财政收支问题突出,一度干部职工工资都难以发放,延长县成为延安地区的贫困县份之一。
无农不稳,无工不富。县委、县政府领导班子面对困境,迎难而上,勇立时代潮头,乘着改革东风,对全县农业、工业、交通、商贸等进行了一系列改革。之后又实施了“以林促农,退耕还林,产业富民,工业强县”等战略举措,使延长县经济社会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
延长被誉为“中国梨果之乡”,苹果个大、酥脆、香甜可口。
(一)农村农业改革。按照“围绕林业办农业,办好林业促农业”工作思路,打破传统的单一种植粮食作物生产方式,大力发展“烟果羊兔”农业致富产业,全面实施“万千百十”林业建设工程。延长县曾被评为陕西省林业生产先进县、全国造林绿化百佳县。在大规模实施退耕还林之后,延长县坚持不懈发展“梨果、草畜、棚栽”三大农业主导产业。以酥梨、苹果为主的梨果业迅速发展起来,以蔬菜、吊蔓西瓜为主的棚栽业快速壮大起来。畜牧养殖业也迅速发展,刘家河乡还多次举办了赛牛大会。
开放搞活,走出去,引进来。县上组织人员北上,从东北辽宁引进的白绒山羊,成活率高、经济效益好。县上组织人员南下,在杭州等地举办延长苹果推介活动,由于延长苹果品质上乘,顾客品尝后纷纷夸赞。在活动现场,一些外国客商品尝后伸出大拇指,连声说:“ok!ok!”延长的农特产品成了有竞争力的市场品牌。苹果、酥梨、羊绒、兔肉、吊瓜、红葱在延安市场上声名鹊起,这些养在深闺人未识的农牧产品也在市场大潮中走出陕西、走向全国。
延长县大力发展林果,图为村民采摘酥梨
延长县三大农业产业产量产值和经济效益持续增长的同时,县上还加大扶贫开发力度,实施黄河沿岸扶贫移民搬迁工程,这些改革举措使黄河沿岸农民生活状况大为改善,使他们的发展信心倍增。
有经济分析人士说,中国农村最大的一个变化是居住条件的改善。南方江浙一带农村的“小洋楼”一栋栋拔地而起,而陕北黄土高原具有地方特色的民居——窑洞也在悄然发生变化,延长县农村也不例外,逐渐富起来的“受苦人”首先进行窑洞构筑,千万家农户从祖辈居住的土窑洞搬出来,住进了新落成的石窑、砖窑或平房。
延长吊蔓西瓜誉满陕西,远近闻名
(二)工业企业改革。在农村农业改革取得成效的同时,延长县积极推进工业企业改革。延长县委、县政府领导班子形成共识:改则进,改则活,不改则退;对处在发展困境中的县办企业,只有深化改革,转换经营机制,才有出路。按照“一企一策”“成熟一家改制一家”的原则,延长先后完成了对13家企业的改制,改制后保留的县办国有企业,卸去重负,轻装上阵,生产经营迅速回升,产量产值、利润均有较大增长。
王家川钻采公司是改制企业中的成功范例。这个全国首家县办石油企业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末效益每况愈下,亏损严重,远远地落伍了,成了县上的“烂摊子”。经过大刀阔斧的改革,企业焕发了生机,一颗老树绽开了新花。“石油曙光”在新世纪之初再次燃亮了延长的山川原野。这个“烂摊子”企业变成了全县的利税大户,成为延长县财政收入的支柱企业。记得笔者在2002年5月来到王家川钻采公司,通过多日的采访,对企业原先生产经营的举步维艰,对企业大刀阔斧改革后开拓进取谋发展的可喜局面,对这两者之间形成的鲜明对比深有感触,遂写成长篇纪实通讯《中国大陆石油发祥地的开拓者》。
(三)道路交通建设。道路和交通的变化是一个地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显著标志。《延长县志》对省道、县道、乡道、村道都一一作了记述,变化之大令人欣慰。
笔者是上世纪七十年代走出延长的,那时延长乡村的公路极少,有几条也多为土路,雨雪天泥泞难行。我的老家在延长县城北部20多里的山塬上,从县城下长途汽车后得一步一步的走回去,有时家里赶着毛驴来接,至今记忆犹深,难以忘怀。
要想富先修路。1990年以后,延长县不断加快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全县交通运输业迅速发展。经过二十多年的建设,现已形成了出行便捷的公路交通网。2010年,全县拥有等级以上各类公路108条,渭清公路纵贯县境南北,马(头关)延(长)公路西连延安,东抵黄河岸边,跨过新建的马头关黄河大桥,可以通达华北地区。四通八达的交通运输不仅大大方便了人民群众出行,更重要的是促进了全县商贸旅游的发展。
延长公路四通八达,图为延长七里村段
(四)城建环保事业发展。1990年后,延长县加快了城乡建设步伐,开展了城乡人居环境综合治理,群众的居住条件得到很大改善,城乡面貌焕然一新。县城面貌变化在此不一一细数,仅从城区道路的拓宽、新建上便可“窥一斑见全貌”。1990年延长县城分布有二街五路,城区道路总长约6千米。至2010年年末,县城分布有六街十四路九巷,道路总长16.78千米。街道和道路长度比1990年增加2.5倍多。在推进县城建设的同时,延长加快了对乡村的建设步伐,先后建成张家滩、黑家堡、郑庄、交口、罗子山等一批重点乡镇和美丽村庄。随着全县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加快,环保工作也列入了县上工作的重中之重。延长县立足“绿色、生态、环保”发展理念,到2010年,全县石油生产区建成了八千多个清洁文明井场,县城的空气质量和延河水质得到明显改善。县城变了,乡镇变了,村庄变了,天在变蓝,山在变绿,人在变富。
三、《延长县志》专设“石油编”,为中国陆上石油开采的“星火”保存了重要的历史档案。延长县是中国石油工业的发祥地,肇始于1905年的中国陆上第一口油井—“延一井”,至今已有116年的悠久历史。清末延长石油的“星火”形成了日后中国石油的“燎原”之势,这使延长人民常常引以自豪和津津乐道。
为了记述延长石油七里村采油厂这座百年老矿和凸显延长石油在全国石油工业上的重要历史地位,《延长县志》在编修过程中打破常规、专设“石油编”是颇具匠心的,真正做到了守正创新。编修者不惜笔墨,用6章29页的篇幅记述了延长石油在县境内的光辉发展历程,从而凸显了延长县的地方特色。
《延长县志》为何在志书中专设“石油编”?这是由延长石油波澜壮阔的发展历程,对中国革命胜利和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作出的重大贡献决定的。
“延一井”当年的打成出油,开创了中国石油工业的先河,结束了中国大陆不产石油的历史。1935年5月,风雷滚滚,民族英雄刘志丹率领工农红军解放了延长县。同年10月,中央红军到达陕北,从此,延长石油厂回到人民的怀抱,石油工人当家做主,开始了对工厂的管理,中国石油工业的历史翻开了崭新的一页。石油工人焕发出极大的生产热情,一边生产,一边作战,捍卫着延长石油厂。延长石油为中国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做出了不可磨灭的重大贡献,石油工人用鲜血和生命书写了可歌可泣的光辉篇章,大陆的石油之光和延长石油工人不屈不挠的革命精神,永远矗立起一座不朽的历史丰碑。
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时期,延长石油从小到大,从弱到强,奋力开拓,改革发展,石油产量、产值和利润逐年增长,成为县、地、省的经济支柱,一跃成为中国西部首家世界500强企业。
四、《延长县志》赓续红色血脉,传承文明薪火,为今后延长县的社会治理与文明进步提供了有益的镜鉴。
中国工农红军东征会议旧址
(一)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延长县志》在开卷《概述》中便对延长这块古老黄土地的山川形胜,地理分布,历史沿革做了记述。在自秦汉置县两千多年来的历史长河中,延长县的文明薪火传承绵延,生生不息。人文底蕴深厚,历史遗存丰富,红色优秀传统文化光辉灿烂。在漫长的封建社会,延长县就涌现出一些贤达人士和清廉为民的好官,他们居官清廉,扶危济困,募捐办学,造福乡民。
近代以来,延长成为中国石油工业发祥地和中国工农红军东征会议召开地。早在上世纪30年代,延长就成立了红色政权,延长成为陕北革命根据地的中心县份和陕甘宁边区的东大门。革命战争年代,延长儿女奋勇而起,支援前线,参军参战。在社会主义建设年代和改革开放的新时期,延长又涌现出一大批先进典型和杰出人物,在各条战线上做出了突出成绩和积极贡献。
地方志书中的人物(志)编具有褒扬先进模范人物、激励民众见贤思齐的教化功能,对传承文明薪火、引领社会风尚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因此颇受历代修志者的重视。《延长县志》第二十七编中的人物传记部分记述的56人,人物简介部分收录的94人,列表部分记载的607人,彰显了延长人才荟萃,人物辈出,人杰地灵。《延长县志》人物编充分体现了志书在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和赓续红色血脉上所发挥的不可替代的独特作用。 许多被“立传”人物都是早期中共党员,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为了人民的自由和民族解放,在抗美援朝战争中为了保家卫国,都立下了显著的功绩。那些曾在延长度过青少年时代而今被入编志书的“简介”人物在看到自己的名字和所取得的成绩时,不仅仅会产生几份自豪感,还会生出对故乡更深沉的记忆和回报故乡养育之恩的无限热情。在这些人物身上,闪烁着延长儿女的优秀品质和高尚情操,永远激励着我们不断奋进前行。
特等战斗英雄、特等劳动英雄,“气死牛”郝树才
(二)《延长县志》为今后延长县的社会治理与文明进步提供了有益的镜鉴。“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延长县志》的成功编修,凝聚了编纂人员的心血和汗水,他们紧扣时代脉搏,广泛征集,反复考证,走访调研;夜以继日,加班加点,数易其稿,历七年之艰辛,终修成书。《延长县志》记述的这21年间的发展变迁表明:延长县教育优先的基础地位不断强化,社会各项事业发展进步,人民生活逐步得到改善,良好的法治环境与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保障了人民群众安居乐业。这些都为延长未来的社会发展和文明进步提供了可资借鉴的实践经验。
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社会发展中总是机遇和挑战相伴,困难和风险并存。修志问道,以启未来。难能可贵的是《延长县志》县志编撰人员敢于秉笔直书,在“报喜”的同时,也记述了延长21年间遭受的自然灾害、火灾和交通事故,这些事故和灾情给人民群众带来了巨大的损失和痛苦。如果志书能将这些方面的经验教训和应采取的防范措施也一一记述,将会让我们和后人从中受到更多的教益和启示。
(作者简介:赵锦荣,陕西延长人,现为陕西省传播学会会长、《现代企业》杂志社社长、总编辑、编审)